导读:社会化商业正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社会化商业有了不同阶段的认知、摸索与实践。它正推动着中国各类大大小小的企业的变革。在过去的2012年,社会化营销行业都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品牌主们对于它又有了什么样的全新认知?2013年的社会化商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关注哪些地方?
这一次我们有幸请到了张锐,时趣科技CEO,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从一家新兴的社会化管理公司的角度,和我们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人物介绍:
张锐,时趣科技CEO。张锐研究、探索中国社交网络多年,曾带领团队开发、运营、商业化过社交网络平台,在社会化媒体运营管理方面拥有一线成功经验。时趣科技是中国领先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技术、数据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从世界500强到本地特色商家,从金融高科技行业到电影话剧等多种品牌客户,成功提供着相关的社会化媒体管理与运营服务整合解决方案。2012年张锐被首届社会化网络营销金蜜蜂奖评为”社会化网络营销功勋人物“,并经常被邀请参与各类社会化营销领域内的重要会议并发表演讲。

Part 1 中国社会化商业的这一年
社会化不仅仅是一个营销的话题,更是一个管理话题。最终社会化会对企业的营销、销售、客服、产品创新等方方面面都带来影响。企业对于在社会化的投入与产出应该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小米的案例可以给企业带来哪些启发?
#1 作为一家新兴的社会化营销的管理服务公司,从您的眼中2012年社会化商业在中国是怎样的一年?
张锐: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95%以上企业对于社会化的概念和价值还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取得令人满意回报的企业还比较少,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企业投入社会化的决心和尝试的勇气。
一些领先企业的成功案例,向灯塔一样激励着企业在这方面持续的投入创新,整个第三方市场、微博本身商业化产品的市场环境也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在做新一年的规划时,对于以社会化营销为中心的工作投入是相当坚定的,社会化甚至可能会成为整个数字营销的中心。,
同时,在2012年,我们看到企业利用社会化终于出现了从“营销”、向“销售”、向“客服”、向“客户关系”、向“产品创新”、向“企业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真正发展的实践案例,这种趋势正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也印证了我们一直以来在业界提倡的一个观点:社会化不仅仅是一个营销话题,更是一个管理话题。
#2 2012年让您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什么?为什么呢?
张锐:在2011年,大家谈到社会化营销案例或微博营销案例时,很自然的会想到杜蕾斯这个品牌,当时杜蕾斯微博开创了一个先河:品牌可以放下身段与粉丝沟通,这是过去所没有出现过的。从最终的效果来看,无论是杜蕾斯的品牌曝光量、口碑传播、还是线下销售的增长都是非常显着的,这个案例的成功激发了大量的品牌进入了社会化媒体。
而在2012年在社会化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新品牌获取到了真正的社会化价值的案例。我认为小米是这其中做的最出彩的一个,小米在社会化媒体上无论是从获取粉丝关系、社会化聆听,还是把客户关系变成了自己的无形资产和获取实质的销售额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价值。在2012年末,小米和新浪微博一同做了一次社会化电子商务的闭环营销,在微博上成功的实现了社会化媒体资产向过亿销售额的转化,这一事件对2013年的社会化营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Part 2 微观社会化行业
社会化行业是一个全新的,非常年轻的行业。传统的4A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正在加速自己的社会化步伐,新兴的社会化营销服务公司的崛起给企业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在短短的这1-2年里,我们看到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案例,也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对于这个混沌复杂的行业,我们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更好的认识呢?
#3 社会化的崛起出现了很多新兴的社会化营销类服务公司,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现象。您是如何看待社会化营销这个行业的发展的?
张锐:这个行业出现与发展的时间很短,社交网络这个平台也才出现3-4年。由于市场的规模太大,导致我们看任何一个局部的时候,都能看到很多奇怪的现象。这就必须要站出画面看画,一眼看到底。
我觉得2012年社会化环境整体上还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在前进的。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客户成熟的速度在加快,他们对KPI和社会化商业的价值都有了很全面的认识。
最近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客户在寻找专业的社会化管理公司的一些RFP(Request for Proposal)里, 对社会化服务需要融合技术与创意这点的理解已经非常深刻了,如客户会要求每天和多少有价值的消费者进行互动的数量,需要用日报的方式自动统计出来。更多的企业要的不仅是一个结果,而是开始注重过程,要看到结果是如何被实现的。这会让市场趋于良性循环,一些不该出现的短期行为,如概念炒作、水军等忽悠会越来越行不通。
#4 传统的4A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也在面临着社会化转型的问题。2012年我们看到了不少传统营销公司的收购合并案例,也看到了品牌主开设了独立的社会化营销的部门,对于这个现象,您是如何解读的?
张锐:很多传统企业对于社会化的认知在明显加速,许多大型公司也有了自己的社会化团队。从我们的角度看,和新兴的公司相比,传统大型公司在转型中会有更多的挑战。他们的挑战会有这么几点:
1)在人才积累和知识积累方面的挑战。
首先,社会化人才的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在社会化领域,人才进入一个大的传统的平台,在发挥空间上反而不如加入一个中小型的团队。
2)在投入方面的挑战。
要把社会化能力建设起来,需要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意、知识管理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投入。就目前企业预算匹配而言,虽然大量的企业在社会化上很重视,但是投入预算比例还是很小的。技术团队、人力投资的培养,这部分的投入是巨大的。
关于品牌主自己拥有社会化营销部门,Nike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这是一个内部整合的过程,取决于品牌需要多快多好地与消费者建立关系。获取第三方的帮助本身对品牌来说,长期看是无奈之举,如企业自身有这个能力,自己做会更好。就如我之前一直所说的观点,再好的“月嫂”和“亲妈”还是两个概念,第三方公司只是月嫂。当然”妈妈”不会做所有的事情,有的技术、创意、整合方面专业程度要求高的事情,会需要被外包出去。未来整个生态系统的细分会越来越明显,品牌主会选择性的与优秀的细分公司合作。但这在中国还需要好几年的过程,企业和市场对于社会化技术的重要性的理解也需要时间。
推荐阅读
据银行业最新数据显示,佛山工行自2009年推出网络融资业务至今,已累计为近1300户小微企业发放了超过120亿元的网络融资贷款,成为扶持小微企的主力军。 目前佛山工行向小微企业提供的网络融资产品主要包括“网贷通”>>>详细阅读
地址:http://www.lgo100.com/a/04/20130301/26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