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登录

创业公司Fitbit:互联网思维再造计步器

作者: 来源:未知 2013-03-19 13:35:05 阅读 我要评论 直达商品

  正如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创业公司Fitbit正在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定义“古老”的计步器。

  28岁的谢森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研发,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宅。直到一个月前,谢森每天午后打发时间的标准方式都是与部门里的其他宅男们扯扯闲篇,或者刷刷微博。而如今,他和同事们每天午餐之后的休闲活动却变成了到公司的楼下走上几圈。

  让这些足不出户的技术宅男们改变生活方式的是一款名叫Fitbit One的计步器产品。自打有了它,比拼每天的运动量就成了谢森和同事们新的娱乐项目。

  从2009年第一代的Fitbit Tracker问世,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这个拇指大小的小玩意儿已经在北美掀起了一股运动健康的热潮,在它的引领之下,个人便携式健康设备也成为了VC们的新宠。Rock Health发布的2012年投资报告显示,去年美国对个人健康工具和健康追踪服务领域的风投高达1.5亿美元。其中就包括Fitbit 公司1200万美元的C轮融资。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Fitbit的计步器也开始在国内的一线城市悄然流行起来。

  计步器本身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产品,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30年前,那么,Fitbit到底是怎样让计步器这个过气的产品重新焕发生机的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正如乔布斯用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创业公司Fitbit正在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定义“古老”的计步器。

  Fitbit究竟改变了什么?

  虽然Fitbit是靠硬件起家,但它骨子里却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公司。

  在创立Fitbit之前,公司CEO詹姆斯·帕克(James Park)和CTO埃里克·弗莱德曼(Eric Friedman)曾经创办过一家名为Windup Labs的P2P照片分享网站。Fitbit已经是他们的第2个创业项目。

  基于两位创始人这样的背景,从2007年公司成立的那一刻起,Fitbit就注定将以互联网的思维重塑计步器这款古老的产品。

  计步器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将运动数字化。在其长达几十年的产品演进过程中,传统厂商所遵循的研发思路一直是让计步器对用户运动的测量变得更加精确。从最初对步数的计量,到后来能够测量行进距离以及消耗的热量,再往后,则是将计量的范围拓展至跑步等一些其他活动,从没有一家厂商跳脱出这样的研发思路。

  事实上,当Fitbit成立的时候,计步器本身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一款产品。对于当时的帕克和弗莱德曼来说,想要打造一款比行业领袖欧姆龙的计步器功能更加强大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缺乏硬件开发经验是他们最大的软肋,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款产品正式发布,中间间隔了足足两年时间,这期间,帕克和弗莱德曼一直被上游的生产环节搞得焦头烂额,他们不得不频繁往来于美国以及位于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的代工厂之间,随时解决层出不穷的工艺问题,产品发布的日期也一拖再拖。

  不过,当2009年9月第一代Fitbit计步器正式推出后,这个姗姗来迟的家伙立刻征服了消费者。在美国百思买的榜单上,Fitbit的销量很快就超过了“老字号”的欧姆龙,而且这个成绩还是在其售价远高于传统计步器的前提下所创造的。

  “如果不是价格的问题,它立刻就会淘汰现在的这些产品。”一位已经做了10年计步器生意的业内人士如此评价Fitbit这个搅局者。

  传统的计步器在统计完用户的各项数据后,就算光荣完成了使命,至于后面这些数据该如何利用,是用户自己的事情。实际上,传统的厂商完全忽视了这些数据的价值。

  而Fitbit恰恰是发现了这个机会,它对前辈们最大的颠覆就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激活了这些数据,并且让数据所蕴含的能量得以释放。

  运动完毕后,所有的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云端,并且从去年发布的Fitbit One开始,还可以通过蓝牙4.0与iPhone和部分Android设备实时同步数据。在Fitbit的网站和客户端上,所有这些运动数据会自动生成一系列专业的分析报表,用户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的运动情况,并且及时作出调整。在Fitbit的社区内,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运动数据的分享和比较。如果你愿意,还可以选择将自己的运动情况同步到社交网站上,号召朋友们一起参与进来。

  从这样的设计中不难发现,Fitbit的产品思路并没有局限在对用户运动数据的度量上,实际上它有着更大的野心。计步器只是其庞大产品体系当中的一环而已。

  去年1月,Fitbit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古老”的产品——电子秤。在2012年1月的CES上,Fitbit公司推出了智能电子秤Fitbit Aria,它能够同时管理8名不同家庭成员的体重、脂肪含量、BMI等数据,当然,在称量完毕后这些数据会自动同步至云端。

  对于Fitbit来说,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

  Aria的适时出现在锻炼身体与个人健康这两个不同的维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就是将用户每天的运动量与体重变化情况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形成日常锻炼的习惯。对于被肥胖问题困扰的美国人来说,这样的设计显得相当贴心。Fitbit的官方数据显示,将减肥设为运动目标的Fitbit用户平均体重减轻了13磅。

  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通过Fitbit的网站或者手机客户端记录每天的饮食情况,网站会自动换算出食物的热量。

  通过对运动、饮食、健康三个方面的监测,形成了一个针对能量摄入与输出的闭环结构,从而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利用这样一套系统,Fitbit已经开始尝试一些增值服务。只要一年花50美元成为Fitbit的高级用户,就可以得到健身指导、营养建议以及睡眠咨询等服务。

  Fitbit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计步器厂商难以想象的,利用互联网的思维,Fitbit从计步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产品切入,正在将过去互不关联的领域打通,延展出一个庞大的移动健康管理产业。

  找到用户的痛点

  为什么Fitbit能够迅速流行?当然是因为它找到了消费者的痛点。

  传统计步器最大的缺陷就在于无法产生足够的黏性抓住用户,用户流失十分严重。

  事实上,绝大多数传统计步器的使用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有的是因为将计步器落在旧衣服的口袋里被扔进了洗衣机,更多的情况则是把这个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弄丢了,少部分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最终也因为计步器电量不足后嫌换电池麻烦而放弃。

  虽然用户流失的具体原因千奇百怪,但是背后最根本的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人的懒惰。惰性是计步器这类运动产品的天敌,人不运动,就没有数据产生,没有数据,计步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在过去与惰性的战斗中,失败的往往是计步器一方。


  推荐阅读

  25岁创业者的剖白:做我自己的老板!

大多数年轻人在25岁时正处于绝望的境地,于几百人的竞争中努力奋斗,寄希望于抓住公司的晋升机会脱颖而出。但是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晋升中错失机会而成为蚁族,一部分明智的人则最终开始意识到他们自己创建公司来>>>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创业公司Fitbit:互联网思维再造计步器

地址:http://www.lgo100.com/a/04/20130319/263378.html

乐购科技部分新闻及文章转载自互联网,供读者交流和学习,若有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更正、删除或按规定办理。感谢所有提供资讯的网站,欢迎各类媒体与乐购科技进行文章共享合作。

网友点评
我的评论: 人参与评论
验证码: 匿名回答
网友评论(点击查看更多条评论)
友情提示: 登录后发表评论,可以直接从评论中的用户名进入您的个人空间,让更多网友认识您。
自媒体专栏

评论

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