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注:百度、阿里、腾讯),早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代名词,在他们的骨子里都有着“老子天下第一”,就连员工走起路来,也是着带风的。但如果以独立自主算作第一梯队的核心标准的话,还有两朵奇葩应该列入,其一为奇虎360,老周那颠覆的劲头不必多言,而另一朵则是有着欧洲人般保守的网易,如今丁磊手中的现金及短期投资已高达160亿人民币,并且正以每季度10亿人民币的速度递增,足可在杭州,“三业务、现金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与3NBAT不同的是,第二梯队的生存环境却每况日下,在移动互联网端U,C的俞永福虽然倔强的希望独立上市,但晨兴创投基金的到期清盘,使得公司命运的钥匙已投递向了阿里那端。而就在昨日,在两年前还怀揣着千亿梦想的新浪微博也签署了一张卖身契,不仅以估值是33.6亿美元估值接受阿里巴巴5.86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出让18%的股权,更签署了一张12%的远期出售期权。
此前曾欲和第一梯队叫嚣的跟跑者们,却陷入了体力不支的现状。
为何如此?
根据新浪财报公布的数据,曹国伟的个人持股数仅占流通股总额的0.3%,这种经理人身份通常会使得公司的发展,将以资本市场的股价为导向,而非个人的精神诉求。正如昨夜新浪股价所展现的那样,在微博被阿里巴巴注资后,新浪在美上市股票开盘大涨18.3%,并最终上涨9.40%。
除此之外:
首先,创始人意志已无法决定公司走向。由于VC的深度介入,如果按照每轮20%的股权稀释,只需要完成C轮融资(包含天使轮共四轮),公司创始团队便会失去在股权上的优势,由于VC退出周期和管理上的系统性风险,即便可以有A类股、B类股的金融创新来维系创始团队的控制权。但事实上,融资时的乙方心态,通常使得创始人已然无法完全掌控公司的资本层面运作。最极端的例子便是拉手网吴波的败局,更不用提雷士照明那点事了。
其次,巨头已开始在早期涉足资本市场。在2007年以前,国内虽然有着四大门户,但事实上,即便是现金流最好的网易,也无法支撑起大额的投资。战略投资的兴起则大约是在2008年左右,至于涉足更早期的B轮或C轮投资,更是要到2011年才能开始正是算起。虽然企业在早期更欣赏VC的接入,但随着风险投资近期的冷淡,互联网巨头的现金通常成为了创业者们的唯一选择。而巨头由于战略需求,其投资条款通常要比VC更加严苛,其中包括了诸多的有限选项和禁止选项,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未来的运作上更加被动。譬如最近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还未形成垄断便被腾讯、阿里纳入麾下。
最后,第二梯队企业已很难独立完成生态闭环。可以看到,最近出让股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通常在其垂直领域都有着绝对的领先,但在生态的探索上却举步维艰。如UC也曾邀请李明远来构建“UC乐园”可惜无疾而终,微博更是在电商、支付、微招聘、开放平台等各战线上铩羽而归。此时唯有依靠巨头的力量才有可能突出重围。
巨头们的痛点在哪
有价无市,是这创业公司自我估值时通常遇到的麻烦,如果放到巨头身上,更是喜欢到处找创业者谈理想,谈人生,当然一谈到钱就伤了感情。但就在最近一年中,几桩生意还都成了,阿里巴巴收了友盟、投了UC和微博,百度则把PPS和点心、去哪儿纳入麾下,腾讯则在刷机渠道和ROM下足了功夫。
但想知道谁会被收购需知道巨头们当下的痛点是什么。
阿里巴巴:上市是天下第一要务
普天之下都知道,阿里巴巴目前最急迫的便是公司的整体上市,IPO后无论是对支付宝,对现金流,还是对公司的发展都将是一次最好的答卷。上市是需要概念的,如果是以一个生态体系进行路演,将是投行们最欣赏的路数,但真正的阿里帝国,在系统构件上,此前还缺乏如下三点布局:首先,便是SNS,在收购了新浪后大可高枕无忧。其次,在无线端,阿里也并未获得一个杀手级应用,虽然支付宝有足够的潜力,可惜作为工具,并不是最理想的入口归宿。最后,LBS上阿里还需一搏,在2010年注资图资商易图通公司3500万美金后,在地图上公司并无大的发展,这也是阿里遗憾的一点。
推荐阅读
北京时间5月1日消息,纽约时报周二报道称,虽然苹果公司有1450亿美元现金储备,足够买下Facebook、惠普和雅虎三家公司还剩余100亿美元以上,苹果还是在周二进行了近20年以来的首次发债,获得了170亿美元的资金。 消息>>>详细阅读
地址:http://www.lgo100.com/a/04/20130501/26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