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圣诞假期,本周市场又将迎来元旦假期,这意味着本周将是2015年的收官之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2015年即将落下帷幕,对于即将到来的2016年市场依旧充满期待——美联储12月开启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进程后,投资者判断后续将逐步加息,鉴于此,2016年市场很有可能将更为波动。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不少交易员可能将继续处于离场观望的态势之中,上周作为2015年最后一个完整周但因恰逢圣诞假期而交投清淡。回顾2015年,从年初的“瑞郎风暴”到年末欧洲央行(ECB)的“鹰式宽松”,不难发现市场每每巨震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相似的罪魁祸首:央行。
2015年资产市场“琅琊榜”:美元称雄,新兴市场/商品市场垫底
2015年美元表现称雄,年内迄今累计上涨8.5%,去年累计上涨近13%。美元指数今年全年在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推动下节节攀升,而这只靴子也最终在12月货币政策例会上落地。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原油和金属等大宗商品则成了大输家。
明年将是美国大选年,而回顾过去近40年来美元在大选年的走势,不难发现,涨多跌少。但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四次大选年,美元指数涨跌次数均为两次,且最近的一次是在2012年,当年美元指数跌0.51%。而且,通过美联储启动首次加息之后的一个季度,美元指数是倾向于下跌的。
与美元指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油价全年累计跌幅可能达35%。尽管去年油价已经大幅下挫,但在今年5月还是再度展开跌势,当时市场担心原本渴求资源的中国需求或开始回落。
新兴市场同样表现糟糕。MSCI明晟主要新兴市场指数已下挫16%,因为全球增长迟滞、大宗商品价格重挫、美元走强以及一些国家政治环境不利,令巴西、南非、土耳其和马来西亚等国深受其害。
新兴市场货币也遭遇重击——巴西雷亚尔大跌33%,南非兰特下挫近24%,土耳其里拉跌20%,俄罗斯卢布也下滑14%。
对中国需求的担忧是导致新兴市场货币下跌的幕后推手,特别是对倚重大宗商品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而且不仅仅是原油,今年铜价也重挫26%,创下2007-2008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包含19种大宗商品的汤森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今年已累计下挫24%,本月稍早触及13年低点。
2015年出现的另一个意外事件是美债表现优于欧债,尽管欧洲央行出台逾1万亿欧元的债券购买计划,美联储决定结束自己的购债行动而且在12月会议上加息。
以美元计算的10年期德债和意债价格分别下跌9.8%和6.1%。10年期美债价格则上升0.9%。德债实际收益率其实在年初时略高,而以美元计算的债券表现落后大部分应归因于欧洲央行加大货币宽松力度,导致欧元贬值10%。
动态图解德债极为波动的2015年:
市场动荡背后的“元凶”:全球央行
从瑞士央行(SNB)在1月份弃守瑞郎兑欧元上限的惊世之举,到12月份欧洲央行令人失望的宽松政策,一系列央行决定已经造成了市场巨震。在这一年中,中国央行(PBOC)于8月份意外安排人民币贬值燃起了关于该国经济健康状况的担忧,并最终导致了全球股市抛售潮。
一系列的市场动荡凸显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数年时间,市场已经越来越依赖于全球央行们的言辞和行动。旨在重振疲软经济的极低利率和大规模资产购买措施已经鼓励投资者投资风险资产以获取收益。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当受欢迎的交易令人失望时,许多市场将易受风险情绪急剧逆转的冲击。
驻伦敦资产管理洞察投资货币主管Paul Lambert表示,2015年是事情即将到来的迹象,而且在事情变得更好之前,它有可能先变得越来越糟。央行政策已经将许多投资者推至风险地带,现在他们正在自食其果。
2016年,市场最大的挑战将来自于美联储。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已经安抚市场,称未来加息步伐将是循序渐进的。然而,这样做风险很大——让投资者知道超宽松政策已经结束,但却没有给予市场能够传导至美国经济的巨大震惊。
与此同时,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BOJ)继续应对经济不景气及低通胀困境,这可能会迫使他们加码刺激。日本央行在12月18日召开的货币政策例会上通过宣布温和扩张其QQE项目而引发市场剧烈波动,日本股市最初走高,之后大幅下挫。
SLJ Macro Partners LLP对冲基金创始人、前IMF经济学家Stephen Jen认为,2016年对全球央行们而言将极具挑战性。这叫好比卡车司机不确定何时何地使用转向灯,但却已经向全世界承诺其将有充足的时间去使用它。
更严格的监管问题则令问题更加复杂化,它限制了投行们交易大量股票、债券和外汇的能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少的流动性——或者是购买或抛售资产但却不能造成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当某个央行做出意外之举时,市场将会巨震。
佩恩公司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兼投资组合经理Zhiwei Ren表示,投资者未来面对更多类似这种事件是易受冲击的,央行们的行为已经激发了波动性交易,而且在当前的低流动性环境中,持有拥挤仓位将后患无穷。
事件回顾:从瑞士央行到欧洲央行
今年1月15日,在瑞士央行突然宣布取消长达逾40年的瑞郎兑欧元1.20汇价上限后,瑞郎兑美元瞬即暴涨逾40%。虽然,瑞士央行一直在干预市场以阻止瑞郎大幅攀升并损害瑞士出口商,然而庞大的欧元购买量也催生了不断上升的不安情绪,瑞士央行最终还是承认失败了。不得不说,瑞士央行的这个决定一度令押注瑞郎下跌的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如果说1月份瑞士央行的决定打了不少投资者一记耳光,那临近年末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Mario Draghi)的“鹰式宽松”之举则是再抽外汇投资者一轮鞭子。鉴于投资者此前一直因押注欧美货币政策走向分歧而做空欧元,令后者一度成为汇市上最“拥挤交易”,因此在欧洲央行寄出鸽派色彩不如预期浓厚的宽松篮子后,欧元兑美元这一全球外汇市场中交易量最为活跃的货币对飙升逾4%,成为2015年一系列市场巨震中的最新一单。
根据金融时报调查,28位回复者中有高达25位认为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2016年年底前将位于3-4万亿欧元之间。
对于全球主要央行们而言,这些事件抛出另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不确定时期,如何引导市场预期?
中国两大意外:股市崩盘、人民币大幅贬值
在中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在2015年导致了许多轮市场波动,因在央行常常未能澄清其意图的情况下,投资者一直在努力揣摩央行释出的信号。中国央行与中国其他监管者一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帮助成就了中国股市极具史诗般气息的恢弘涨势,但这也为今年夏季股市崩盘埋下了伏笔。
今年6月和7月,中国A股市场共计流失5万亿美元。中国央行于是将空前的政府努力摆在了首位,后者旨在促进股市上涨,承诺通过国有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以帮助购买股票,意即“国家队救市”。
年内迄今,上证综指累计仍涨逾12%,但最高时一度高达30%。
鉴于股市投资者仍在舔舐伤口,中国央行8月11日意外安排人民币大幅贬值,令全世界震惊。虽然中国央行称大幅贬值意在推动人民币价值更符合其市场预期,但该意外之举还是触发了人民币以及部分中国贸易伙伴国货币的贬值潮。许多人士认为人民币贬值意在提振中国出口部门,同时还是中国经济放缓程度较预期更为剧烈的迹象。
纽伯格伯曼公司高级经济学家Puay Yeong Goh表示,如果中国确实希望对于开放其金融市场并将人民币使用国际化认真对待,那么改善中国央行与投资者的沟通方式将非常重要。
动荡的2015年已经令许多投资者对于充分信任央行的风险采取谨慎态度。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投资管理公司全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经理Jim Caron表示,央行的可信性,更确切的说是对央行的信任,已经减少。这样造成的结果将是,他们可能不会有能力再像过去一样有效地稳定价格。
推荐阅读
对于全球资本市场而言,2015年无疑是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一年。而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周,或许也注定将并不平静!周一(12月28日),人民币和中国股市盘中齐现大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结束此前六连阳大幅走低,一度刷新近4年低>>>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收官周”鸟瞰2015年:央行大佬们个个堪称“刽子手”!
地址:http://www.lgo100.com/a/shuju/29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