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造自行车、电动车的元年里,我已见过为数不少的单品,比如在 TechCrunch 国际创新峰会上海站亮相的小牛电动车以及各类码表、骑行 APP。
和软件一样,研发一款硬件时也要提前设想到使用场景,人群定位。还是以小牛为例,无论官方如何强调设计,在我看来,抛开智能部分,它的外观与普通电动车并无明显区别。选择主流设计也与电动车品类定位的大众用户更为匹配。

前段时间,我接触到了一款名为“ Begin One ”的混合动力自行车。混合动力是指,其能感知骑行者的动作状态,在脚蹬时电力系统才会助力,避免“一把冲出去”的体验。关掉电力系统后,Begin One 就与普通山地车并无两样了。
配置

电池采用松下三星电芯,1 瓶矿泉水瓶大小,重 1.237Kg,官方称续航为 45 公里,时速可达 25KM/H 机身采用纯黑、纯红设计,航空铝合金材质、涂膜亚光烤漆配有码表,可以显示里程、速度等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低功耗的双核处理器,官方称其相应时间为毫秒级此外,其采用了 FWVC 矢量控制算法,官方称,在驱动电机过程中可以保证良好的静音效果,并能在启动和变速时实现柔性体验等
功能

Begin One 的智能主要就体现在脚踏动力和混合动力切换时带来的良好体验。至于其他的防盗、导航、音乐播放等功能并未加入,其创始人尹响林这样解释,“我们也了解防盗是用户很关注的问题,但是盗窃无法杜绝。我们也在研究如何减少这种事情发生,会在后续的新品中加入。”Begin One 也没有推出手机 APP 操控功能,尹响林说,之前曾经做了几版 APP,但还是想要先做一款用起来很舒服的车,后续再考虑加入有趣的功能,“所以我们就把 APP 包括数据互联的功能减掉了。8 月的新品中可能会加入。”
作为早期版本,Begin One 主推一项功能,化繁为简从解决用户体验入手是很好的切入点。只是它会获得用户的认可吗?我曾分析过,就目前而言,智能自行车走大众用户是没有市场的,因为这类群体多购买区间在 800~2000 元,初创公司很难将产品做到低价并兼顾逼格。Begin One 选对了人群,3499 元的众筹底价相比于同类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售价颇具优势。
它的问题在于品牌的塑造:用户为何不买 MARMOT,而买 Begin One?抛来性价比不谈,它最大的卖点“动力切换”或许也会制约其发展。骑行爱好者会喜欢在某一场景能够帮助“省力”的设备吗?如果这是“核心”痛点的话,未来新版本的引入一定会是锦上添花。
本期文章由可穿戴设备小乐为您翻译阅读,同时也感谢励志的句子小编的大力配合。如果您对于智能家居和平衡车还有更多兴趣请点击蓝色字体穿越把!
推荐阅读
DIY难度:★★★★★(困难) DIY技术:★★★★★(困难) DIY烦度:★★★(中等) DIY用时:得看个人基础了,我花了很久很久的时间才立起来 小车的整体组成有>>>详细阅读
本文标题:Begin One 智能山地车可以在脚踏动力混合动力间切换,然并卵?
地址:http://www.lgo100.com/n/che/915.html
1/2 1